欢迎来到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对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 人气:0 来源:admin

 毛永贤

摘要:农村的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村小学要通过充实留守儿童档案、完善“留守儿童之家”、多角度进行教育帮扶、扩大留守儿童视野等举措,让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让留守儿童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在中国的农村,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青壮年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谋生,他们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他们的孩子,本应是掌上明珠,却成了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6000万[1]。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等劳务输出大省。

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但是一般是隔代照顾、寄养或无人照顾,缺少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呈现行为上无人管教,学习上无人辅导的状况,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问题,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2014年7月3日-8日,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桐城市文昌街道大石板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团队成员辅导留守儿童的功课,教他们唱歌、跳舞、画画,和他们一起讲故事,做游戏,下棋等,丰富了他们的暑假生活,给他们带去了快乐和幸福。此次活动得到文昌街道团委和石板小学的大力支持和协助,石板小学为团队提供活动场所和留守儿童信息,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团队成员在与农村小学及留守儿童的零距离接触中,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通过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性格等情况的调查,以及对农村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及实效的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到底,让留守儿童真正受益匪浅。

二、调研方法

为确保调研结果的效度及信度,团队成员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走访及深度访谈等多种方法。

三、情况分析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桐城市文昌街道大石板村全村面积近10平方公里,十分之九为山场。人口2370人,23个村民组。石板小学现有在校生 235人,其中留守儿童124人,占在校生的53%。

89%的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家照顾,父母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8%的留守儿童是母亲一方在家单独照顾,父亲外出务工;还有3%的留守儿童寄养在亲戚家,由其他监护人代为照顾。

因为计划生育的影响,农村每家每户一般都是1-2个孩子,加上村庄不密集,留守儿童分布较散,平时相互之间接触较少,放假或空余时间主要与电视相伴,这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1、生活方面。

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照顾的,生活方面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全部承包。祖辈对孩子往往过分迁就与溺爱,阻碍了孩子们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不需要自己做家务,自理能力不是很强。

2、学习方面。

因为大多数是隔代抚养,家庭教育的功能不健全。而且监护人的年龄较大,文化偏低,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另外很多监护人还忙于田间劳作,所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无法顾及,孩子回家的作业是否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监护人都没办法起到监督的作用。因此许多留守儿童缺乏进取心,自觉性不够,态度不端正,时间概念差,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2、心理方面。

通过零距离接触,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是正常的,但是也存在性格孤僻、不开朗、敏感、内向、脾气暴躁、固执、不合群、自卑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不能经常得到父母的关爱,而且又不愿意与祖辈等监护人沟通交流,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四、农村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状

随着近些年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也更加重视,但是没有真正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期化。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通过班主任调查摸底,掌握各班“留守儿童”的信息,把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个人情况、留守原因、临时监护人情况、生活现状、家长及监护人联系电话等都记录在册,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卡。但实际上,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工作的延续性不够,很多档案没有及时更新。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为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学校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读书比赛,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六一晚会、元旦晚会等,并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3、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专门安排一间教室,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在门上张贴“留守儿童之家”的标识。室内配备电视机、亲情电话、电脑,以及报纸、图书、象棋、跳绳等。利用亲情电话,留守儿童可以与家长及临时监护人进行交流。因为当今社会移动通讯技术的发达与普及,每家每户都有电话,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亲情电话所起的作用不大,使用率很低。根据调研的结果来看,电视机、电脑的使用机会也很少。“留守儿童”之家的开放时间也是有限的,

4、建立心理咨询室。

因为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学校也意识到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存在,因而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安排校内教师担任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帮助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但是从调研的数据来看,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不够规范,非常简陋,仅仅是安排一个空房间,里面配备桌椅就完事了。因为孩子们年龄较小,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他们还不知道要去向老师倾诉。心理咨询室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他们恐怕都不是很清楚。另外负责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教师专业性不强,不具备心理咨询的资质,因此在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他们也很难进行正确的辅导与诊治。因此心理咨询室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

五、对策与建议

1、充实“留守儿童”档案。

“留守儿童”档案除了要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留守情况,还应适时记录在校的表现和成长情况[2],如每学期的成绩、获得的荣誉等,定期记录身高、体重及健康状况,同时还要记录儿童的性格、心理发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丰富的档案内容还要发挥它们的作用,班主任要经常和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沟通,把儿童的成长情况、在校的表现、心理发展及波动向他们反映,在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用致密的服务工作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的一切情况不仅班主任要掌握,其他学科的老师也要知晓,这样方便各科教师在课堂内外对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只有全校上下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充分,学校的留守儿童工作才能起到成效。

2、完善“留守儿童之家”。

“留守儿童之家”设立的目的就是为留守儿童建立一个“家”,因此它应该能让留守儿童有家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应是一周几次,而应是每天都存在的。因而“留守儿童之家”的开放时间应该更长,每天的中午,下午,都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之家”,随意地读书、学习,感受家的温暖。周末更应该组织留守儿童来“留守儿童之家”,学校安排教师值班,辅导留守儿童完成作业,开展文体活动,阅读,做游戏等,丰富他们的周末生活。

3、多角度做好教育帮扶。

1)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需要学习辅导但是无人可以辅导。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学校每天下午安排作业辅导时间,由语文数学教师或高年级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辅导留守儿童的作业,这样每天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在当天、在学校内得到解决,减轻留守儿童对作业、对学习的压力,增强好好学习的自信心,让学习成为一件很快乐的事。晚上回家的时间,可以安排留守儿童读读书,写写日记,扩大阅读量,增长课外知识。

2)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心理的变化是很微妙的。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帮助学校和老师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让班主任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3]。班主任的情绪要稳定,性格要开朗,并且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要维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要指导家长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学校要定期召开教师会议,督促教师关爱留守儿童。对于内向、不爱说话的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平时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举止与异常行为,并及时纠正不良习惯与行为。

3)从调研的数据来看,该小学教师年龄普通偏高,最年轻的教师也近40岁,大部分教师都是50岁左右。因为年龄的差距较大,留守儿童很难和教师打成一片,心里话也不会轻易地与教师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教室和“留守儿童之家”可以设置“悄悄话”信箱,让留守儿童把心理的困惑、不愉快等以信的形式写在纸上,投到这个信箱,学校安排细心、有爱心、善于进行心理疏导的老师负责回信,给儿童释疑解惑,并帮助保守秘密。学校还要经常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讲课,帮助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解决他们生活中、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4)组建家长学校。加强家校的联系,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强化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护意识和责任,使他们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并引导儿童家长和监护人通过多种方式关爱孩子[4]。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已开通互联网,建议学校创建一个家长群,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开通QQ,并加入到这个家长群中,利用中午或周末时间,让留守儿童通过视频与家长聊天,增进儿童与家长的感情。另外班主任也可以通过QQ与家长交流,告诉家长孩子近期的学习与表现,这样可以提高家长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4、多举措扩大留守儿童的视野。

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电视是他们了解外界世界的主要途径。为扩大他们的视野,学校要多谋划,多行动。

1)邀请校外的青年志愿者来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因为年龄的缘故,儿童更愿意和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交流,尤其是城市里的志愿者,他们的阅历和见识会让留守儿童更感兴趣,收获会更多。学校要尝试与附近的高校结对,邀请大学生来校开展联谊活动,邀请大学生暑期给留守儿童开展功课辅导,最好是一个大学生结对1-2个留守儿童,这样可以保证帮扶的效果。

2)学校要加大图书馆的建设力度,经常添置图书,多订阅儿童期刊,扩大馆藏量,并鼓励留守儿童周五从学校图书馆外借图书或期刊,周末回家阅读,同时要限定归还期限,如最多一周时间,这样不仅确保了图书的使用价值,而且使得图书数量满足借阅的需要。农村小学的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学校可以考虑争取社会资助。现在很多爱心人士都投身于慈善事业,学校领导一定要加强与这些人士的联系,为本校的关爱留守儿童事业作出扎实有效的工作。

六、结束语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农村教师。在留守儿童缺失父母关爱的背景下,学校义不容辞地要承担好教育的责任,要让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留守儿童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关爱留守儿童的道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6000万[EB].新华网.2013-5-10.

[2]姜文英.衡水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19):212.

[3]子敏.关爱留守儿童学校该做什么[J]. 甘肃教育,2014(5):15.

[4]杨长平.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7:29-30.

                ( 桐城市文昌街道关工委 供稿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